当代城市交通枢纽建筑形态的在地性表达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while shortening the space-time distance between regions, has also weaken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egions, and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s have gradually been worn away. As a city's external window, 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hub is bound to evoke people's perception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its architectural form.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e in-site express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form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hubs by analyzing the examples of transportation hub buildings, and brings some new ideas to the design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hubs.
引言
建筑在地性是建筑自建成起就具有的属性。一直以来,每一个优秀的建筑均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地域与时代的特征[1]。然而在当今时代,随着网络联系紧密、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导致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小,壁垒逐渐被打破。这在某些方面是一件好事,其有助于地区之间的高效联系,然而差异性的缩小使得每个地区变得同质化,地域特点逐步消失,有的文脉甚至因为受到严重忽略而走向灭亡,最终失去了自己的“根”。反映到建筑领域,建筑在受到现代化进程影响下得到快速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逐渐产生趋同化的现象,“国际式”的建筑和“千城一面”现象的不断出现,建筑在地性逐渐被“全球化”消磨殆尽[2]。
城市交通枢纽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在当代城市交通枢纽建筑形态如何在彰显现代化特征的同时摆脱同质化的风格,融入当地环境,重新找回本身所具有的在地性,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 城市交通枢纽与地域性
1.1 城市交通枢纽定义
城市交通枢纽是城市或地区交通系统中核心的构成部分,是由机场、火车站、客运汽车站、港口等在内的复杂交通设施和建筑共同组成的群体[3],共同承担着该地区对外交通作业功能。随着社会生活与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功能也逐渐由单一的交通运输功能发展为兼具交通、聚集、扩散、引导、城市景观等功能的复合城市功能[4]。
1.2 建筑在地性
“在地”这一词语来源于英文“in-site”的翻译,原意为现场建造[5]。在建筑领域中,“在地性”被解释为建筑在环境之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应根植于特定环境之中,与当地的文化、气候等一系列地域特征形成密切联系。总的来说,在地性是为应对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的,要解决的就是建筑与地区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将建筑扎根于当地“土壤”,在多方面因素相互制约与联系中寻求整体性的设计手段。此外,随着时代发展,在地性的内涵也发生一定的转变,在地性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模仿传统,要保持地域的活力就要不断进行更新。在地性建筑不仅仅具有空间维度还具有时间维度,不是对“过去”简单机械地符号化再现,而是应对当下地域的环境条件以及社会资源的现实情况做出针对性的反应,通过与当代条件的结合创造新的活力与地域价值。
1.3 城市交通枢纽建筑形态在地性表达意义
首先,城市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的重要门户,不仅承担着交通转换的交通建筑功能,而且其大体量的形态在地区环境中具有更加突出的识别性,构筑了外来旅客对该地区最初的直观印象。其次,城市交通枢纽建筑具有高技术的特点,对于形态的构建更多地受到先进建筑技术、新颖结构及新型材料的支持。因而利用交通枢纽建筑形态进行在地性表达能够引导人们对于城市地方特色的感知,对外起到“城市名片”的作用,同时能将地区更抽象的地域元素发掘出来并通过技术进行现代化转译,体现建筑在地性的时代特征。
2 当代城市交通枢纽建筑形态的在地性表达原则
在当代,交通枢纽建筑形态的在地性强调将建筑放在特定地域环境中进行审视与思考,不同地区突出的地域特点不同,提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采用程式化和僵化的手段[6]。但从在地性表达的整体原则上看,无外乎要回应以下三个方面。
2.1 适应自然环境
城市交通枢纽建筑扎根于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之中,而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都有其特殊的气候、地形、资源等自然要素。因此在其建筑形态的在地性表达中,要强调每个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以及资源条件并进行恰当回应和合理利用,形成对该地区自然环境的灵活顺应。
上一篇:浅论新出土墓志对当代篆书创作的启示 ——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