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评论的创新研究
一、引言
智能化科技的不断应用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形态带来巨大的便利,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快捷性,更是衍生了诸多新媒体平台,人们通过微信、手机、数字报纸等接收信息,这些改变无形中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一些挑战。因此,传统媒体一定要与时俱进,积极整改,运用新的媒体平台打造全新的新闻传播体系,从而守住媒体阵地,在全媒体环境中获得新生。
二、全媒体时代给时政新闻评论带来的积极影响
所谓全媒体,指的是顺应网络而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但是至今学术领域并未给出正式的解释,大多数观点都指出全媒体是不同的媒体获取信息的一种媒体形式,包含了诸多形式的媒介,如广播、电视、杂志、网络媒体、卫星通讯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媒体形式也实现了快速发展,这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新闻的传播内容,传播的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社会也由于这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时政新闻主要是对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进行报道,引导了社会的主要舆论导向,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具有积极的作用。
目前,随着各种移动终端技术的出现,很多海量信息实现了大量传播。这种情况下,时政新闻的舆论影响力更为重要,在新的媒体环境中,更要实现快速变革,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实现顺利转型,从而切实发挥舆论导向的重要影响力[1]。
三、时政新闻评论内涵特点
好的时政新闻评论,不仅可以准确来将新闻事实说清,还能将新闻事件的观念、大众的意见充分展现,因此,我们必须要清楚时政新闻的内涵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在思想媒体的打造中更好地推动时政新闻评论的发展。总结新时期时政新闻评论的特点,大致如下:
(一)站在主流媒体的传播视角分析
时政新闻评论的内涵核心是实现新闻观点的分析与互动,目的在于能够和新闻信息传播一致,可以及时有效地将信息传达给大众。但是时政新闻评论和其他的新闻信息不同,其能够给大众提供较为明确的观点,而且是以受众新闻观点的诉求为基础[2]。
(二)立足人类认知领域分析
时政新闻评论也是一种新闻现象,透过新闻现象的分析可以提取有价值的观点,从而实现认知的一个上升过程。可以说,时政新闻评论可以重新构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发现世界和认识世界。
(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
新闻评论中包括大量的民主思想,时政新闻评论也是推进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体现,民众作为传播对象,其内容形式直接关系着民众的诉求,为民众积极参与社会文化交流提供了媒介,也为创设良好的社会舆论条件奠定了基础。
四、全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评论发展现状
时政报道在过去传统媒体中占据有一定的主体地位,但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无论是中央级媒体,还是地方基层媒体,都在进行大量的有益尝试,为积极转型摸索思路。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在全媒体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只有将视角放宽,注重细节,才能更好地实现时政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这也正是时政新闻的重要出路和发展方向[3]。
从移动终端来看,一方面新媒体可以快速地传播信息,让受众实现有效的阅读和互动,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当下个性化的需求。时政新闻,尤其是传统纸质媒体相对来说存在一定的时效不足的问题,我们只有从更为深层次的角度进行潜力挖掘,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当前,一些时政类的微信公众号后来居上,如观察者网、环球网、时政新观,迅速吸引了公众的视野。
可以说,在大多人的印象中,时政报道都是枯燥且千篇一律的,报道形式单一,这样一来大家很难对时政新闻产生兴趣。相对来说,一些领导会议报道存在一定的创新难度。时政新闻如何面对新形势下的问题,肯定不能坐以待毙,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用户体验、表现形式、内容质量等方面的突破,都是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需要改革的重要内容。
五、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评论的创新路径分析
(一)形式要创新
时政新闻折射了一个国家的方针和政策,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活动形态,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开展时政新闻评论的过程中,要紧扣时政新闻的内涵和特征,与社会民众生活紧贴,这样才能赋予新闻有效的传播价值。在进行时政新闻评论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比如在反腐倡廉、医疗和教育升学等方面,可以符合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创设丰富的时政新闻形式。
上一篇:人民日报不会得逞系列评论的引导特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