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作家评论

范进中举后为啥会发疯?放到当代范进是什么职

范进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小说《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里的故事人物。
该作品讲述了范进参加乡试后中了举人,而后在得到喜报时喜极而疯的故事,同时也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述了范进岳丈在他中举前后的不同表现和中举后周围邻居对他前呼后拥,讲述了乡绅赠屋的等事。
《范进中举》被收录过教材中,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很多人并不明白为什么范进中举会发疯?

宋朝的科举制度
范进为什么会因为中了举人而发疯?这还要从故事作者吴敬梓所处的时代背景,清朝的科举制度说起。科举制度自隋朝起,在唐朝成型,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清朝的科举成为一个多层次的等级分明的庞大体系。
清朝科举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种级别。
童试,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关。通过考试者成为童生,故称童试。虽然这第一关,只是考较你最基础的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简而言之要你识字、会写字,和基本的文化常识。看起来简单,但已经刷掉大部分底层人民了,要知道在古代目不识丁才是常态。
童试接下来是,每年考一次,童生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就基本算通过院试了,可以称为 ''秀才''了。那''科试''是什么呢?它主要是对''秀才''进行一个筛选,通过考试才可以继续参加乡试。因为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而院试每年举行一次,参加的人太多了,所以设置了''科试''。

乡试,又称为大比,即所谓的秋闱。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就相当于现代的高考状元了。乡试三场,最后只录取数十名到一百数十名不等。这个数据差不多就是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了。而范进就是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喜极而疯的。
会试同乡试的主要差别在地方,乡试在各个省份考,会试在京城考。乡试后的次年举行,会试三场的内容与乡试一样,会试录取进士约二三百人。
殿试,科举的最后一关考试,并不会再进行筛选,只进行排名。殿试内容只有一道题,是关于时事政治的,相当于在考校你真正做官的能力。考完试,当场宣布成绩,并赐宴,宴后陆续进入封官任用阶段,至此科举考试才完全结束。

科举的影响
范进是在通过乡试后喜极而疯的,就相当于你考了好多年终于考上了,太开心了所以疯了,听起来很不合理。这是因为古代读书是唯一改变命运乃至家族命运的唯一方法,一下子就跨越了阶层。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参加科举考试的并取得功名的人会获得特权,真正的应了那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其实在参加了院试,被学院录取成为生员后,就算脱离平民阶层,称为''士''了。那么这可以怎么样呢,清初,顺治年间规定:对学校生员可以享受免役税、优秀的秀才国家供给衣食,还可以享受政治司法特权。
听起来是不是挺厉害的,但是实际上也只是免除了税役,可以见到官员不叩拜和免除学院的伙食费罢了。但这实际上并不能带来太多影响,一个秀才学习所要花费的书本费仍旧很多很多,也只能通过家人来艰难支持,如果是一个农民家庭更是入不敷出。
所以范进考到五十岁了,仍要借钱赴考,被视为拖累。

但这一切都在范进考上举人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由阶级的转换带来的。乡试可说是科举最重要也最艰巨的一关,很多人考了一辈子也只是个秀才。
正因此考取举人后就具备做官资格,故范进被称为''举人老爷''。所以范进一下子从穷书生变成有身份地位的人了,不说他既然下来的科举考试如何,他已经变成''士农工商''里最高级的士了,已经成为了国家官员的一员了,他的阶级彻底改变了。
所以他乐疯了,他被巨大的喜悦给冲击的疯了。
范进中举后,陆续就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来送钱的、有送田地、有送房屋的、还有来当送奴仆、丫鬟的。奉承的乡绅还给他布置了新家,请他住进去。

上一篇:【聚焦中国当代艺术家】--王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