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作家评论

当代散文|水乡三醉

文/成健

苏北有个盐城,盐城是水乡,水乡有“三醉”:醉螺、醉蟹、醉虾。

以醉制手法料理食材,在许多菜系皆有运用,如闽、粤、浙、苏等。对于海鲜河鲜直接用酒和其它调料混合的卤汁腌渍,可将食材味道发挥到极致。

醉蟹最贵,通常封在小坛子里,如今得上百元一坛。醉螺多用玻璃瓶装了,一瓶二三十元。醉虾从未见过包装了买的,每每在饭店里现点现吃。

“三醉”虽具共性,又各得其妙,且容我一一道来。

一、醉螺

汪曾祺在小说《金冬心》中,讲述清代某年扬州一号大盐商宴请当地名流显贵,八碟凉菜中,有东台醉泥螺。东台在盐城诸县区里是近海的,但如今提及醉螺,应首推伍佑所产。伍佑乃盐城近郊古镇,虽非濒临海边,镇上做醉螺买卖的却有数十家。相传伍佑醉螺可溯源至明代,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老字号如“合成昌”等久负盛名。《续修盐城县志》第四卷产殖志记载:“伍佑之醉螺、醉蟹、虾油……尤远近所称焉。”

泥螺还有个比较生僻的别称,叫做土蛈。明嘉靖三十年间刻本《两淮盐法志》,其第二卷《杂志》“土产”一节记载:“土蛈,出伍佑者肥而少泥。”肥而少泥,这两样至关重要的优点,伍佑醉螺都占了。

说到老字号,一般都有独门工艺,外人难窥壶奥,但其实制作醉螺的主要工序并不神秘。醉螺的主材是黄泥螺,外壳扁圆,半透明,薄而硬。每年仲夏时节螺肉肥美,最宜大量醉制。精选黄海滩涂上的新鲜泥螺,以外壳颜色灰中带蓝,且个大、肉厚、沙少者为佳。先将泥螺用盐卤浸泡,继之取凉开水洗净,而后置筐内沥水,再加曲酒、赤砂糖等料入缸,每日须兜底搅动,一两周后方可食用。

醉螺的口感特别重要,制作得法的醉螺吃起来鲜香脆嫩,而要达到这等效果,有一细节值得重视。即在泥螺醉好之后,用冰块镇上一两个时辰。现制醉螺不宜久放,冰箱冷藏一周左右,久则变味变质。若需久贮,则装坛密封,虽累月经年再开启,亦浓香扑鼻。当然,这仅是大概步骤,酒、盐、糖等料的配比、腌制时间的把握等俱是要素,倘有差异,必定影响醉螺的口味和口感,而祖传的秘诀往往就隐藏在这些技法里面。

醉螺佐餐下酒皆可,咸甜适度、鲜嫩而略脆者允称上品。螺壳内含一粒乳黄色油脂,晶莹剔透,或谓之“软金”,只轻轻一嘬,便倏然入口,入喉,入肚,而滑腻之感犹在齿间。

过去外乡人来盐城,见醉螺徒生馋涎,难饱口福。因醉螺含泥带沙,须仗唇舌的娴熟功夫褪沙吐壳,技艺高超者于筵席之上巧舌如簧,备受艳羡;功夫稍差者,可辅以一双竹筷,将泥沙夹而剔之;至于不得入门之法者,或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或去壳后囫囵而嚼,则难免泥沙俱下,应了村人戏言“三只醉螺一嘴泥”。如今销往市场的醉螺,几乎全都采用无沙工艺,谁想品尝都不成问题。

前些日子,伍佑的朋友送我两瓶其自家秘制的醉螺,脆嫩自不必说,又多加辣椒、姜片及蒜瓣,椒红姜黄蒜白,味鲜色鲜,真是妙极。回味之际,仿佛穿越到了许多年以前的一个月夜,在伍佑镇上,宴散人归,深巷阒寂,唯觉月色昏黄,酒香浮动。

小小醉螺,醉了一座古镇,也醉了万户千家。

二、醉蟹

盐阜境内河流纵横,湖荡密布,自古以来就多产螃蟹。据《盐城县志》载:本地以春有条虾、秋有湖蟹著称。湖蟹主要“产于西乡湖荡中,味较他处独美。至秋时淮扬贩载而往,无闲晨夕”。本地人吃螃蟹,多是清蒸,配以姜醋,持螯大嚼。但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加之人们对其需求远不及现在这样热衷,而捕捞上来的一时难以悉数卖出,于是传统腌制方法便应运而生。

醉蟹制法也不复杂,大致如下:备瓦坛一只,倒入卤汁;卤汁以高度曲酒、米酒、淮盐、白糖、酱油、生姜、花椒、八角、桂皮等混合配成。将活蟹洗刷干净,最好让它们在流动的活水中静养一日,以排尽腹中污物,且处于饥饿状态,如此才会更加充分吸取卤汁而完全入味。醉制时,逐个扒开蟹脐,塞进一两粒花椒和少许精盐后合上,再逐个放入坛中浸泡,须全部淹没于卤汁,然后将坛口密封严实,阴凉处静置一周左右即成。

醉蟹卤汁的调味配方并无定式,但各家大同小异。有以黄酒为主料的,则醉制时间不可太久,以免成品口味发苦;也有以红方腐乳为主料的,其风味十分别致。

上一篇:当代散文|那一年,山高水长
下一篇:没有了

Top